Posts filed under '服事'

相約在主裡

相約在主裡

昨天(6/19)參加方伯伯的追思禮拜,這是我信主之後,第三次在追思禮拜服事。
這次的詩歌不是”再相會約”,而是”相約在主裡”,第一次聽到這首詩歌,
覺得旋律很美,歌詞充滿神的應許及祝福。
在唱這詩歌之前,牧師說方伯伯已經歇了地上的勞苦,現在與主在一起了。
回想瞻仰遺容時,看到方伯伯樣子,真的覺得他只是睡了,然後在上帝的國度醒來了。
享受上帝的同在跟聖徒、天使在一起歌頌讚美神。
還真有點羨慕方伯伯,不用在面對世上一些煩人的事情、痛苦、疾病。
追思禮拜結束,我又要回到現實環境,面對一切煩人的事情。
我在世上的任責還沒有結束~
起來吧~~靠主所加添的力量,繼續走上帝為我所預備的人生道路。
加油!

(經過這次的服事,漸漸體會到上帝就在你的真實生活中,
祂不在宗教儀式中、更不是心理作用。)

歌詞:

(一)
我們相約 在主裡,共同生活 常相憶
我們相約 在主裡,將 來有一天要再歡聚

在主裡祝福你,我在主裡思念你
願主帶領你 進入迦南地,在主裡祝福你
我在主裡思念你,願 主賜給你 豐富的奶與蜜

你可不要忘記,我們相約在主裡
記得我們 相約在主裡

(二)
回憶過去 日子裡,縱有歡笑 也有淚滴
捨不得要 告訴你,在主的愛裡 我等著你

在主裡祝福你,我在主裡思念你
願主帶領你進入迦南地
在主裡祝福你,我在主裡思念你
願主賜給你 豐富的奶與蜜

你可不要忘記,我們相約在主裡
記得我們相約在主裡

六月 20th, 2010

這是我的手

這首詩歌在今年的差傳年會中第一次聽到,覺得還不錯,蠻好聽的,
在之後的週三禱告會中再一次聽到傳唱這首詩歌,對這首詩歌印象就更深了,
今天(5/28) 早上起床之後,習慣性打開電腦,看一下放在電腦旁的歌譜:
“這是我的手”。想試著唱唱看,結果旋律都忘光了,就到網路上找這首詩歌
來聽。在聆聽這首歌時,發現中間一段重覆”
我已聽見主聲音,誰肯為我們而去,
獻上自己為活祭,是聖潔是神所喜悅的
,”
這段歌詞三遍,一遍女聲、第二遍女男合聲、第三遍齊唱,
好在像提醒我:你已經聽見主的聲音,應該要回應主的乎召了
就是去傳好消息給你的同事、家人,特別是跟你每天都相處在一起的同事。
我的回應是:主啊~我試著去做做看~

歌詞:
主再來的日子已臨近,神的兒女當禱告儆醒
主正呼召屬他的兒女,往普天下去傳福音,
我已聽見主聲音,誰肯為我們而去,
獻上自己為活祭,是聖潔是神所喜悅的,
主這是我的手,主這是我的心,
我完全降服你,我全然獻給你,
主煉淨我的手,主煉淨我的心,
我無論何往必定跟隨你

6 comments 五月 28th, 2010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以弗所書五章19節)

「山姆,你自彈自唱在做什麼?」一個過路的快樂黑人質問。

「哦,我正在努力使自己平靜!」他這樣回答對方。

保羅勸我們口唱心和地讚美主,以維持平靜的心。

詩人則說:「讚美祂的話必常在我的口中。」

一位家庭主婦形容她所僱用在她家裡打雜的婦人:「她的工作雖像深谷;
心情卻舒暢得和天上的星星窩在一起。」她的女傭一邊工作,一邊唱歌,
據她自己說:「無論我們做什麼都當像是為神而做。」

主啊,求你讓我把俗事做得非常神聖!

1 comment 六月 30th, 2009

服事的態度

證道﹕蔡尚男牧師 / 整理﹕蔡尚男 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廿1~16節

通這段經文展現了一種勞資關係,若用今日的眼光來看耶穌所提的事件,
對那些「做工時間較長,賺同樣工資」的工人來說實在是不公平;所以耶
穌這個比喻與現實勞資關係有很大的矛盾,但是主耶穌究竟有什麼目的?

一. 警戒門徒有關服事錯誤的態度

根據馬太十九章16~30節,當富有少年拒絕放棄一切來跟隨耶穌後,接著
彼得問耶穌「我們要得什麼呢?」耶穌也正面給予回應:「你們也要同我
坐在寶座上,而且要得到百倍的祝福並承受永生。」但是耶穌從彼得所問
的問題裡,發現一個危機,是否彼得跟隨耶穌的動機,與一般人一樣只是
為了得報償?還是因為主有什麼應許,他們才願意棄捨一切呢?為著這句
「我們能得著什麼?」主耶穌就用這個比喻來點出學生不良的心思,也警
戒學生有關服事的態度。

二.基督徒應有的服事的態度

1.不要與上帝討價還價
清早受僱的工人,通常先與雇主立下契約,但是之後的雇工就沒有契約的
保障,乃是憑著相信雇主不會虧待他們就去幫忙。因此,先來的工人沒有
理由埋怨,因為他們已得到所當得的。同樣我們不可與上帝討價還價,讓
上帝決定給我們多少,因為祂是公義的主人,祂知道每個人所應得的,如
果我們的服事是先與上帝契約多少時,最後的結局可能就像先到的工人;
如果我們放心交託上帝,不看代價,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賞賜,如同保羅
在(以弗所三20)所說的「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
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2.不要比較其他的工人
彼得見富有的少年離開後,就拿自己與他相比較。我們也常有這種心理,
許多人喜歡「偷看別人」所做的;自己不注視主,又不尋求榮耀主,卻好像
拿著望遠鏡遠遠的偷看別人的服事,發現有問題了,再用放大鏡來挑毛病。
當我們的眼光從耶穌身上移開,開始偷看其他信徒時,許多毛病就開始作祟
:驕傲、忌妒、貪心、埋怨…,甚至對上帝尖酸刻薄。服事上帝不是競爭,
而是處處不求自己的利益。

3.不要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必導致更大的失望,彼得常自以為是耶穌的愛徒是學生中的老大,
但是耶穌卻提醒他「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今天這個比喻的前
後文,耶穌都談到「在前的將要在後」,什麼意思呢?耶穌一方面警戒,一
方面鼓勵:將自己看做在前的,到那日在耶穌眼中卻是在後的,但是將自己
看做在後的,反而要在前。有信心的工人,將來會發現,他的報償竟然超過
他所求所想的。

結論來說,服事不是為得報償,我們必須小心自己的動機。另外這比喻也包
含三個不同的關係:與神、與同工、與自己的關係,與神的關係正確其他兩
種關係就不會出問題。彼得最後是否學到了教示?答案就在使徒行傳三5,
他不再說「我能得著什麼?」而變成「只把我所有的給你」。從「我能得著
什麼」到「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是一段很長的路,願我們一起來努力。

Add comment 三月 23rd, 2009

責任、超越與委身

什麼是責任感?                                                                            作者/蔡維民

相信有不少團契都玩過「破冰之旅」,其中有一個「信任遊戲」,其內容便是成員之一將眼睛矇起來,然後由另一成員帶著他繞行全場,在完全看不到東西的情況下,矇眼睛的成員只能相信引導者,然後在遊戲過後彼此分享心得。我有一次讓自己少契的成員再一次玩這個遊戲,並且自行矇眼示範,有一個少契成員帶著我撞了兩三次,但是我一直堅持對他絕對的相信,後來他不再是牽著我走,而是就站在我身邊扶著我一起走,當然我就平安地走到終點了。當遊戲結束之後,我們就「引導者」的感想進行討論,並且得到一個結論:

當被引導者表明他絕對相信引導人時,會使引導者突然產生一種「責任感」。

什麼是「責任感」?

這個名詞似乎十分沈重,不曉得你們聽了之後有何感受?躲得越遠越好?還是認為那是「轉大人」的證明,所以要碰碰看?關於責任感,我想從「成長」與「超越」的角度談談責任感的問題。

自我超越

我一直這麼相信,也一直向我的學生強調:我們的成長都是一種「自我超越」的過程:從「當下」的自我變成「理想」的自我之歷程。也許現在的自我只活出了 5 ﹪的潛能,或許 10 ﹪、或許更多,但是相信所有的人一輩子都是向著 100 ﹪的自我存在邁進。上帝賜予所有人發展到 100 ﹪自我存在的可能性。我們可以這樣說:每個人都有發展到完美自我的可能性。但是,為什麼人無法完美呢?既然人在受造時都得到上帝的完美計畫,何以看不到完美的人呢?我們今天暫且擱下「屬靈」的語言,不談「罪」使人不完美,我們用另一種說法:因為人「不願」、「不敢」,並且「逃避」完美;人不願意付出發揮 100 ﹪潛能的代價,只想偷懶——人的另一本性,便是不想為自我的存在「負責任」。換句話說,當人不願意去面對自己「有可能完美」的潛能時,他便看不到自己前面的路,他知道自己是有限的——但也僅止於此,他無法從「有限」的自我之中看到超越的盼望。我們隨時都在面臨抉擇——抉擇去面對挑戰抑或是抉擇退縮,而每一次的抉擇都可能是我們的存在潛能向上超越 1 ﹪的機會。當我們每一次「願意」、「不害怕」地去「面對」這個抉擇,同時

願意承認自己的抉擇時,就代表我們責任感的覺醒,也同時代表這時的我又比抉擇前的我更進步了。當我們肯「負責地」去面對、去接受這些挑戰時,代表我們正處在「超越的轉捩點」上,我們馬上就要比此刻的自己更「理想」了。

勇於負責

當然,可能有人會這麼說:「那簡單啊!肯負責就能完美,那有什麼難的?」的確,乍看之下似乎不難,但是真正的負責卻必須兼顧兩個重要的因素:「勇氣」與「堅持」。我想大家應該會同意:「責任感」是必須伴隨著「勇氣」的,一個負責的人必定勇於面對自己的抉擇,同時更能勇於承認自己的抉擇可能是錯的;除此之外,「責任感」最大的挑戰便是能否始終如一地勇於負責?我指的不是固執於自己的選擇,而是面對自己必須抉擇時,是否都能持續堅定地面對並負責?真正的責任感需要「勇氣」而非「血氣」,需要「堅持」而非「固執」!你們認為這是簡單還是困難?這真的困難!連亞伯拉罕也曾逃避承認莎拉是自己的老婆(〈創世記〉二十: 2 節),摩西曾逃避責任而出走米甸(〈出埃及記〉二: 15 ),大衛也曾因情慾而無法堅持他作為上帝僕人的德行(〈撒母耳記下〉十一:4-5 15 ),以利亞也曾為保命而逃到曠野(〈列王紀上〉十九: 3-4 ),約拿也逃避上帝的呼召而曾避走他施(〈約拿記〉一: 1-3 )。各位,我們若曾說謊,就表示我們曾經逃避過某些真相;我們若曾灰心,就代表我們曾經拒絕堅持。有誰能很堅定地說自己可以

永遠對所有人、所有事都負責呢?因此,我們除了需要不斷激發自己面對挑戰時,勇於「負責任」的認知之外,更需懇求上帝憐憫我們的軟弱,不斷賜予我們堅持負責下去的勇氣。基督徒的堅持來自於「委身」,任何人都可能懂得負責任,但是唯有真正委身的基督徒才能真正堅持到底。就我的信仰歷程來說,「委身與主」是我得以堅持「負責的生活觀」的真正驅力。

委身

什麼是「委身」呢?

讓我用一個故事來作總結:三十年前的南部鄉間,在阿康娶阿香的洞房花燭夜,才剛上床,阿香就把阿康推開,阿康以為阿香害羞,沒想到阿香卻對阿康說:「你聽有什麼聲音?」情急之中,阿康哪裡會分心聽到其他的任何聲音?氣得阿香只好大聲對阿康說:「是老鼠的聲音啦!有老鼠在廚房偷吃你家的米啦!」掃興的阿康,只好去廚房找老鼠出氣,打完老鼠回來,終於「一夜無話」。夜半,阿康朦朧中醒來,卻摸不到新娘,一驚之下阿康睡意全消,立刻下床找阿香,結果在廚房找到了正在追打老鼠的阿香,阿康疼惜地問阿香為什麼不好好睡覺,阿香嬌嗲地抱著阿康說:「那隻老鼠好討厭哦!都一直要偷吃我們家的米啦!」一樣的月光,一樣的廚房,一樣的老鼠,一樣的米缸,但是裡面的米卻從「你家的米」變成了「我們家的米」,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委身」。什麼叫做真正的「信心」?就是毫不保留的認同與依靠。我很喜歡講一句話:「糜賴上帝(台語)。」因為「委身」,所以我相信上帝絕不會給我無法負擔的重擔;因為「糜賴」,所以我相信當前面的門似乎被關了,上帝必為我開另一扇門,我因此才有不斷面對挑戰的勇氣與毅力。感謝主,因著他的恩典,我相信自己終能越來越完美。我也堅信,主必將這樣的恩典賜給已受揀選的各位,在主恩中堅持自己的責任感,因著不斷的超越而同作主無愧的工人。

作者簡介:現為真理大學副教授

Add comment 三月 5th, 2009


網誌分頁

 

五月 2024
« 十二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彙整

鏈結

近期文章

分類

生活花絮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e slideshow.

近期迴響

累計人數: